媒体马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马院
浙江日报:论文大比武 思政添活力
来源: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上传时间:2016-08-05点击数:328

zjrb2016080200013v02b005

7月中旬,杭师大2016年思政课论文竞赛获奖学生前往辽宁开展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师生们在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前合影。

 

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论文,这个在多数大学生看来多少有些为难的事情,却已在杭州师范大学实行了18年。

“过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2005年后这两类课统一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容易出现老师满堂灌、学生常走神等状况。”杭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余龙进说,为了激发全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1999年起,该校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就尝试开展学生思政课论文竞赛。这在省内高校是首次。

论文竞赛

大学生踊跃参加

这样的竞赛能受学生欢迎吗?其实,老师们起初心里也没底,但学生用参与度验证了这个竞赛的受欢迎程度。参与人数最多的2013年,参赛论文多达5000余篇。刚刚结束的2016年思政课论文竞赛收到参赛论文2900多篇。也正是一届届学生不曾消退的热情,让思政课的课堂和竞赛始终充满生命力。

7月12日,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出现了一群杭州大学生的身影。他们来自杭师大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管学院、医学院等各个院系,但又因为共同的身份——杭师大第十八届学生思政课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获奖者而汇聚在一起,开展特别的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记者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见到了刚结束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们。不少大学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听老师在课堂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还有些似懂非懂。但这几天的实践让学过的理论知识变得非常鲜活。”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李琳说。

“每年放寒假前,我们会发布新一年的思政课论文竞赛通知,并给出100个与思政课学习内容相关的参考选题。想参加竞赛的同学,可以选择参考选题,也可自定选题,然后在寒假期间自行开展调研,并于4月初提交参选论文。”余龙进介绍说,参加的多为大二、大三学生,有些同学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调研,有些同学则从自己平时思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问题入手,且多数学生都认真对待。但同学们想在几千份论文中“杀出重围”也并非易事,至少要过三道关。

第一轮评审中,分成4组的30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就会筛选淘汰其中70%左右题不对路或写作质量相对不高的参赛论文。第二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主任和学院学术委员会教授组成评审团,再次根据论文的质量,从至少七八百份参选论文中精选出120份至150份,进入决赛。

决赛的评审工作则有两件“法宝”:双向匿名评选和查重率。“所有进入决赛的论文都会被抹去作者名字,而评委阵容不光每年都有变化,而且评委间也互不知道其他评委的身份。”余龙进说,每位评委需要给每篇论文打分,总分前50名的论文分列一二三等奖。此外,这些拟获奖的作品还会被查重,以避免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余龙进说,18年里,竞赛的评选形式在逐渐完善,例如双匿名和查重率都是在2010年后陆续增加的环节。但开展论文竞赛的初心从未改变。“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多元化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价值观的新冲击。”在余龙进看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强则国家强。学生们如能学好思政课,并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一定会为在大学阶段形成正确价值观带来积极促进作用。

深入调研

实践中感悟理论

采访中,记者也看到了第十八届思政课论文竞赛的获奖名单。50名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来自杭师大的12个学院。其中,有9名获奖者来自外国语学院,获奖人数是最多的。除了文学院、教育学院、政治与社会学院等文科生居多的院系,理学院、医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理科生居多的院系也有不少获奖学生。再看论文的内容,虽多数观点结论尚且稚嫩,但几乎每个同学都做了大量调研,并在写作中运用到思政课所学的原理和方法。

相比参赛人数多,这些数据更让余龙进感到高兴,因为“这说明各院系的同学们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都被激发了”。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专业大三学生项淼琴将“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调研方向。“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想目标之一,是国家民族的复兴、希望之路。”项淼琴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力量,会有怎样的理想信念是自己在上完思政课后比较关注的问题。所以收到竞赛通知,她很快就确定了自己的调研题目并向身边的大学生发了上百张调查表。调研结果既在项淼琴意料中,但又有些让她焦虑。“我统计数据后发现,少数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不足,目标过于物质化的问题。”项淼琴说,调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也让她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更多反省和更好的规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现实等问题也是此次竞赛中同学们关注的热点。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学生毛晴露及团队就针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长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寒假期间在杭州及周边县市调研了十几个农村文化礼堂。

“我们还发放调查问卷及访谈了400余人,想梳理我省近3年文化礼堂创建活动的实际状况。”毛晴露说,从调研结果来看,杭州的农村文化礼堂受到村民们的诸多好评,但也存在文化礼堂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但毛晴露也表示,农村文化礼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虽然论文竞赛结束了,但她所在的团队将会进一步深入调研。

在采访近尾声时,余龙进说起一件最近发生且让他颇有感触的小事。“有个其他院系的毕业生回母校碰到我,他说参加思政课论文竞赛和红色实践活动是他对大学最深刻的回忆之一。”余龙进说,18年来,学校没有为论文竞赛做过太多宣传,但每一届学生都通过实践和笔触,对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属于自己的、有温度的感悟。当学生们走出校门,依然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记忆犹新,这就说明思政课和思政论文竞赛发挥了作用。

 

 

 

相关链接:http://zjrb.zjol.com.cn/html/2016-08/02/content_2992952.htm?div=-1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1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媒体马院

浙江日报:论文大比武 思政添活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16-08-05


zjrb2016080200013v02b005

7月中旬,杭师大2016年思政课论文竞赛获奖学生前往辽宁开展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师生们在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前合影。

 

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论文,这个在多数大学生看来多少有些为难的事情,却已在杭州师范大学实行了18年。

“过去,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2005年后这两类课统一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容易出现老师满堂灌、学生常走神等状况。”杭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余龙进说,为了激发全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1999年起,该校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就尝试开展学生思政课论文竞赛。这在省内高校是首次。

论文竞赛

大学生踊跃参加

这样的竞赛能受学生欢迎吗?其实,老师们起初心里也没底,但学生用参与度验证了这个竞赛的受欢迎程度。参与人数最多的2013年,参赛论文多达5000余篇。刚刚结束的2016年思政课论文竞赛收到参赛论文2900多篇。也正是一届届学生不曾消退的热情,让思政课的课堂和竞赛始终充满生命力。

7月12日,沈阳“九一八”纪念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出现了一群杭州大学生的身影。他们来自杭师大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管学院、医学院等各个院系,但又因为共同的身份——杭师大第十八届学生思政课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获奖者而汇聚在一起,开展特别的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活动。

近日,记者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见到了刚结束暑期红色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们。不少大学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听老师在课堂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还有些似懂非懂。但这几天的实践让学过的理论知识变得非常鲜活。”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李琳说。

“每年放寒假前,我们会发布新一年的思政课论文竞赛通知,并给出100个与思政课学习内容相关的参考选题。想参加竞赛的同学,可以选择参考选题,也可自定选题,然后在寒假期间自行开展调研,并于4月初提交参选论文。”余龙进介绍说,参加的多为大二、大三学生,有些同学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调研,有些同学则从自己平时思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问题入手,且多数学生都认真对待。但同学们想在几千份论文中“杀出重围”也并非易事,至少要过三道关。

第一轮评审中,分成4组的30位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就会筛选淘汰其中70%左右题不对路或写作质量相对不高的参赛论文。第二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主任和学院学术委员会教授组成评审团,再次根据论文的质量,从至少七八百份参选论文中精选出120份至150份,进入决赛。

决赛的评审工作则有两件“法宝”:双向匿名评选和查重率。“所有进入决赛的论文都会被抹去作者名字,而评委阵容不光每年都有变化,而且评委间也互不知道其他评委的身份。”余龙进说,每位评委需要给每篇论文打分,总分前50名的论文分列一二三等奖。此外,这些拟获奖的作品还会被查重,以避免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余龙进说,18年里,竞赛的评选形式在逐渐完善,例如双匿名和查重率都是在2010年后陆续增加的环节。但开展论文竞赛的初心从未改变。“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多元化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会带来价值观的新冲击。”在余龙进看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强则国家强。学生们如能学好思政课,并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一定会为在大学阶段形成正确价值观带来积极促进作用。

深入调研

实践中感悟理论

采访中,记者也看到了第十八届思政课论文竞赛的获奖名单。50名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来自杭师大的12个学院。其中,有9名获奖者来自外国语学院,获奖人数是最多的。除了文学院、教育学院、政治与社会学院等文科生居多的院系,理学院、医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理科生居多的院系也有不少获奖学生。再看论文的内容,虽多数观点结论尚且稚嫩,但几乎每个同学都做了大量调研,并在写作中运用到思政课所学的原理和方法。

相比参赛人数多,这些数据更让余龙进感到高兴,因为“这说明各院系的同学们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都被激发了”。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专业大三学生项淼琴将“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调研方向。“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想目标之一,是国家民族的复兴、希望之路。”项淼琴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力量,会有怎样的理想信念是自己在上完思政课后比较关注的问题。所以收到竞赛通知,她很快就确定了自己的调研题目并向身边的大学生发了上百张调查表。调研结果既在项淼琴意料中,但又有些让她焦虑。“我统计数据后发现,少数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不足,目标过于物质化的问题。”项淼琴说,调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也让她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更多反省和更好的规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现实等问题也是此次竞赛中同学们关注的热点。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学生毛晴露及团队就针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长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寒假期间在杭州及周边县市调研了十几个农村文化礼堂。

“我们还发放调查问卷及访谈了400余人,想梳理我省近3年文化礼堂创建活动的实际状况。”毛晴露说,从调研结果来看,杭州的农村文化礼堂受到村民们的诸多好评,但也存在文化礼堂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但毛晴露也表示,农村文化礼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虽然论文竞赛结束了,但她所在的团队将会进一步深入调研。

在采访近尾声时,余龙进说起一件最近发生且让他颇有感触的小事。“有个其他院系的毕业生回母校碰到我,他说参加思政课论文竞赛和红色实践活动是他对大学最深刻的回忆之一。”余龙进说,18年来,学校没有为论文竞赛做过太多宣传,但每一届学生都通过实践和笔触,对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属于自己的、有温度的感悟。当学生们走出校门,依然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记忆犹新,这就说明思政课和思政论文竞赛发挥了作用。

 

 

 

相关链接:http://zjrb.zjol.com.cn/html/2016-08/02/content_299295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