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与杭州现代化”全国社科学术研讨会在杭师大召开
5月22日,“百年大党与杭州现代化”全国社科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大学召开。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谢利根,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应雪林,杭州市党史学习教育第十巡回指导组组长施永胜,杭州市社科联(院)党组书记、主席(院长)卓超,杭州市社科联(院)党组成员、副主席(副院长)张旭东,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泽泉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研讨会由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杭州师范大学联合主办。
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杭州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21年9月,我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农民协会在萧山衙前成立;1922年8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史称“西湖会议”),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指明了方向;1922年9月,浙江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杭州小组在皮市巷3号成立。1937年3月,周恩来到杭州与蒋介石谈判,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1953年12月,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杭州起草;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是在杭州修改后在上海发表的,打破了中美长期以来的冷战对峙局面;1949年10月23日,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上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也诞生在杭州。
谢利根在讲话中指出,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杭州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守好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他强调,社科工作者既要做到带头学、自觉学、深入学,也要做好党史的宣传宣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党的历史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教科书”“营养剂”。
应雪林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杭州正处在“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杭州将继续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争取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城市综合能级、核心竞争力、国际美誉度大幅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浙江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展现“头雁风采”。
卓超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举办“百年大党与杭州现代化”全国社科学术研讨活动,回顾百年大党的光辉历史,探讨杭州城市发展路径,进一步激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奋进力量,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为征文获奖代表颁奖
本次会议以文入会,今年1月启动“百年大党与杭州现代化”全国社科学术研讨活动征文,征文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大党与杭州研究、杭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关问题研究等三个选题展开,共收到一百余篇研究论文,经组织专家评选,共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7篇。李泽泉宣读了征文评奖结果,与会专家为获奖代表颁奖。
开幕式后,上海党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卫平,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名誉院长胡承槐教授,杭师大人文学院周东华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种海峰教授等作主旨演讲,杭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余龙进教授主持。
会上,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是根本思想保障、中共与萧山乡村百年“农-地”关系嬗变口述历史研究、文化生产力助力杭州打造“重要窗口”的主要视窗等主旨展开热烈讨论。
研讨会中,与会人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大党与杭州研究”两个论坛上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交流,把党史研究与杭州城市发展研究结合起来,更好地用党的理论指导推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