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剥削与革命意识——论马克思道德学说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
顾青青、余龙进
内容提要:艾伦、布坎南等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和考察共产主义的基点是利益导向的优先性和结果导向的利益最大化,其核心概念和论证方式都属于古典功利主义的叙事框架,这显然背离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精神内核。事实上,马克思从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出发来考察利益与道德,从人性、剥削与革命意识三个维度实现了对古典功利主义道德观的批判与超越。具体来讲,马克思以“具体人性观”取代“抽象人性观”,确立了利益的客观物质性基础,为道德的产生与发展奠定科学基础;以“共同占有”取代“剥削关系”,实现了私人利益与人类利益的统一,既捍卫个体权利又保障共同体的善;以“革命运动”取代“改良主义”,强调客观规律与革命意识的辩证统一才是利益的实现方式,也即只有通过制度批判和革命实践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道德。通过这三个维度,马克思实现了对古典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倒转和重构,并同时确立了其自身道德学说的历史性、社会性与革命性的辩证批判性特质。
关键词: 马克思 功利主义 人性 剥削 革命意识
全文:
人性_剥削与革命意识_论马克思道德学说对古典功利主义的批判_顾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