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学院要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学术会议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 : 2023-11-20

11月19日,由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研究基地、杭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杭州实践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新观点新论断,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本质的阐发,有力诠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主旨报告、主题发言等形式开展深入交流。


097a0e5730b02547b37fdc86c829797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韩庆祥教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浙江省党建研究会会长王永昌教授,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骆郁廷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金龙,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佑新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钟明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王永贵,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彦教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洪晓楠,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文化浙江研究中心主任李涛教授,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包庚教授,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卓高生教授,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贺武华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种海峰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汉全教授,我校党委副书记杨政出席开幕式。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财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深入研讨。


941d4af59bfceec0e930eaf7e8b7c50


随后,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政在致辞中指出,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之际,举办“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学术会议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他恳请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分享真知灼见,为学校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把握学术前沿观点、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给予更大支持和更多指导。开幕式由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李洪波主持。


911dbb2b191f1198e916952c6ee0f30


c86c6e35283a9be455e8b386a633ca3


本次会议自发布通知以来,共收到280余篇论文投稿,会议为优秀论文获奖者举行了颁奖仪式。


325ab8512feeae4fdb2ae0e772ed4cb


49ff7178ca3c1879003c329af055d3f


dc4e180cb44b4d1167a7e6dee34bfc6


第一场主旨报告会


韩庆祥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发言主题:新的文化生命体


996ad911f31db1933d7068cd843ee08


中共中央(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韩庆祥教授作《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主题报告。韩教授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最核心的问题是要以“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一钥匙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一概念,是历史的必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一个具有标识性、总体性、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范畴,其逻辑起点是新时代的中国具体实际,它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而推进理论创新的需要。新的文化生命体包括五大内涵,意味深长、意义深远,具有“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破”西方中心论和文化虚无主义、“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理论之用,与“行”解决新时代中国问题的实践之用。韩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功底阐释了“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一标识性概念,对其内涵、特征和意义作出了科学理解,深化了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


王永昌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浙江省党建研究会会长

发言主题:文化自信与中国式现代化


9e68647019edf036dc8fb7f7c92f1a9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浙江省党建研究会会长王永昌教授发表了题为“文化自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讲话,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观点。

一是从唯物史观出发,文化自信具有社会本体性价值。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共识,是中国人民的底气,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民族性的逻辑决定了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像我们中国这种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一定要从民族性的逻辑出发,坚定文化自信。

三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梳理文化自信的逻辑。中国式的现代化,实际上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但当时仍然处于摸索解救民族危难的阶段。真正进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改革开放之后是中国式现代化进入主航道、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就进入了自觉的系统的理论建构和全面实践推进的时代。这是一场自觉自信的历史创造性活动。

四是从人类文明的进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自信。在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五是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逻辑来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需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实践,要承担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骆郁廷 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发言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二个结合”


7f78c5c5ddcb024c5f2278d6b6a7f48


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在《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第二个结合”》主旨报告中指出:第一,“第二个结合”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离开“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就不可能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二,“结合”的前提是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以“第二个结合”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意蕴是“贯通、融合、转化和创新”。第三,“第二个结合”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华文明宝库的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有效方法;第四,“第二个结合”具有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创新的时代价值。


第二场主旨报告会


陈金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发言主题: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与文明自信的有机统一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金龙教授做了题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与文明自信的有机统一》的线上发言。他指出,文化自信是基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而生成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和信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他认为,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自信;文化自信主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升华是文明自信。他在详细阐释了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的基础上,提出这种文明自信具体体现在对中华文明特性、中华文明历史地位和中华文明未来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自信上。


李佑新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发言主题:习近平对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贡献


湘潭大学李佑新教授在《习近平对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贡献》报告中指出习近平对“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以下贡献:一是针对发展中产生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以及文化保守主义,与时俱进地阐明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则;二是高度评价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提出和论述了文化自信;三是系统梳理和阐释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内容;四是明确提出和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结合”及其重大意义;五是提出并在多方面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


钟明华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发言主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叙事逻辑


af4b777af009b2c074749d651361440


中山大学钟明华教授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叙事逻辑》为主题,阐发了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蕴的文明叙事的思考。钟教授指出,马克思的文明观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将人类文明与社会形态密切联系,阐发了一种整体性文明观,这种整体性也是我们今天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视角。钟教授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文明观,它拓展和提升了我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一命题揭示了民族复兴与现代文明建构的内在统一,强调民族复兴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是文明的再造和文明创造力的再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包含中华民族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文明的跃升、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等重要内容,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开创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本次学术会议为期一天。当天下午,两场主题发言如期召开。


第一场主题发言会


王永贵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

发言主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识形态逻辑


南京师范大学王永贵教授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意识形态逻辑》中提出,新时代文化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清晰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立场原则,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基本方向,要求体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第二,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强调人民至上,文化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自觉。第三,认清历史根脉问题,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去认识传统文化。第四,发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作用功能,推动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打造文化自主性,发挥网络在文化空间的作用,规范网络舆论。第五,在文化软实力领域,着力推动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文化对外传播能力。


张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发言主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及其逻辑展开


acacb8af8f5a1f94078c7fcd5a51bf8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彦教授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及其逻辑展开》的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发展及其建设规律的深刻认知与全面把握,意味着中国文化以鲜明的自我意识超越了普遍一般化的文化发展定律。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广博的理论体系、丰富的理论内涵、系统的理论表达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中国文化是什么”“中国文化如何建设”等一系列关涉文化形态论、文化本质论、文化主体论、文化领导论与文化交往论的最基础、最核心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极具学理性和原创性贡献,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蔡文成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发言主题: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


微信图片_20231123190245


兰州大学蔡文成教授在《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的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既有文化理论观点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文化逻辑。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先学多学深学,消化内化转化,研究阐释宣传,示范引领辐射。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

发言主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宗纲


微信图片_20231123190251


大连理工大学洪晓楠教授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宗纲》报告中概括指出,要做到马学为魂,中学为根,西学为鉴。第一,马克思主义要作为魂脉,文化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要做到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作为根脉,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的根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第三,对于国外文化,要用批判和借鉴的态度看待,不能不加分析,一概排挤或吸收。


第二场主题发言会:


李涛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文化浙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发言主题: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构建及海外传播路径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31123190257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二级教授,浙江省哲学社科重点基地:文化发展与文化浙江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涛在《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构建及其海外传播路径的思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构建的两个维度:一是从历史纵深处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它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路,二是从时代潮流中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它是以中国特色彰显世界情怀。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与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的核心内容。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海外传播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传播的途径、影响力和平台构建上尚有短板。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战略突破关键在于文化的“软传播”与实力的“硬传播”辩证统一。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点打造区域共同体、以文明与文明的交往互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希望将在杭州举办的良渚论坛会会成为全球文明对话互鉴的重要平台。


李包庚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发言主题:马克思资本观及其时代价值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包庚教授在《马克思资本观及其时代价值》的报告中,首先阐述了马克思”资本观”的核心要义,指出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具有增殖性、扩张性,并表现出多重面孔。其次指出马克思”资本观“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基本逻辑,它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根本遵循、为我国辩证认识资本、驾驭资本、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宽新视野。最后强调马克思的“资本观”从价值立场上启示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决摒弃以“资”为本的价值立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实践立场上启示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辩证地考量资本,立足本国国情,“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卓高生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发言主题:《德意志意识形态内蕴的文明观及当代启示


微信图片_20231123190303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卓高生教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内蕴的文明观及当代启示》报告中首先提到当今,以西方为首的国家不断以“文明冲突论”“西方文明优越论”等狭隘言论冲击世界文明,人类文明的内在冲突日渐增长的现象。其次从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和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关系?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认为可以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用科学的文明观来回答好这些重大问题,进而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最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奠定文明进步之基;从资本主义文明的理性批判走向社会主义文明;从社会主义文明的时代发展勾勒文明形态之新;从《形态》展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价值四个方面告诉大家要纵向横向比较学习世界文明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贺武华 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教授

发言主题:习近平文化思想视野下的教育强国建设


微信图片_20231123190309


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贺武华教授在《习近平文化思想视野下的教育强国建设》的报告中,首先简要概括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演进和现状,指出教育强国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进而点明了从自身国情出发,走中国式教育强国建设道路的必要性。其次从教育学角度阐明了“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并通过对“钟王之争”的三个阶段的分析以表明要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最后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教育思想理论、“三个在于”、“第二个结合”等方面强调了要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文化自信。


种海峰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发言主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主体性的时代确认与实践要求


微信图片_20231123190315


杭州师范大学种海峰教授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主体性的时代确认与实践要求》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里面带有标识性的重要概念。在报告中首先解释了主体、主体性、文化、文化主体性的概念以及中华文明文化主体性的丰富内涵。其次论述了中华文明文化主体性能自成一体、能兼容并包、能自我发展、能回应挑战、能开创新局的突出表现。再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文化主体性建设的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进一步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凝铸“魂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根脉”;继承革命文化,弘扬“气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健“命脉”;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激发人民文化创造活力,强劲“人脉”;始终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坚持民族大团结,守望相助,畅通“血脉”,对中华文明文化主体性做出重大贡献。最后立足实际,提出巩固与强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主体性要掌握文化主动、突显文化自我、夯实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扩大文化传播、增强文化力量、担当文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国。


吴汉全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发表会议总结


微信图片_20231123190325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汉全在其总结性发言中对与会专家精彩且丰富的演讲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他指出此次会议内容涉及文化思想及文化建设的问题方方面面,既有政治高度,又有理论深度,同时还有实践效度。其次,就此次会议内容发表了个人体会。吴汉全教授认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阐发“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逻辑的内在关系”,第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第二,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第二个结合”中研究,第三,必须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及其成果,第四,必须基于文本解读并在话语体系、知识体系、解释体系上突破;最后,阐明本次研讨会给今后研究提出了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分别是“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如何研究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逻辑受制于哪些要素”、“如何解构中国传统文化而找出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吴汉全教授认为上述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又都涉及到认识体系、知识体系和解释体系的建构问题。


一直以来,我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依托,在教学、科研、学科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次学术会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宏阔视野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认识,强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指向,重视文化建设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以文化自信自强面貌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在新的起点上,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系统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有助于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a03ae6333933c145f1fa6ac5b6d65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