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定位,加快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11月24日,由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研究基地、杭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杭州实践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教育部原社科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炳林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博士生导师柳建辉教授,武汉大学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政党研究所所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丁俊萍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德山,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教授、权力监督研究中心主任董瑛等参加会议并作主旨报告。
杭州师范大学纪委书记、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泽泉发表致辞。李泽泉教授强调,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党史研究的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在各位专家的帮助下,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科和硕士点为支撑,对标党史党建学科博士点申报条件,深入研究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把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长期执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体现到学科建设的整体布局、课程规范、教材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并把多学科交叉融合作为激发中共党史党建学研究的重要支点,以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整体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会议开幕式由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李洪波主持。李洪波院长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本次会议的主旨是要深化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紧紧围绕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这个主题展开研讨,进一步推进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建设,实现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原社科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炳林教授以《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提出,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水乳交融是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对两者密切联系加以解析。
红色文化资源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王炳林教授以大庆油田王进喜的铁人精神为例,指出红色资源是我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我们应深耕其历史内蕴、展现其现世伟力。
红色文化资源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提供价值引领。王炳林教授指出,中共党史党建学在资政育人方面的特色正是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所在,因此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继承与发展是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
红色文化资源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提供了宽广的研究领域和内容。王炳林教授以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为例,指出两者的结合彰显了文化与历史结合的广度、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厚度、精神与时代结合的高度。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教育长、博士生导师柳建辉教授作题为《党史党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几点认识》的主旨报告。柳教授深入阐述了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背景、目标与任务,并详细解读了构建我国自主知识体系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间的内在关系。柳教授强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紧迫性日益增强。相较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我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所涵盖的范围更广。在党史党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学科知识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以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武汉大学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政党研究所所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丁俊萍教授作题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理论定位与深刻意蕴》的主旨报告。丁俊萍教授的发言旨在考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历史脉络、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理论定位和深刻意蕴以及实践要求,着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诸多关于理论定位的深刻思考,细致梳理了党内制度法规相关文件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步步发展的历史轨迹。
这些制度法规文件在不同历史阶段应运而生,它们见证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收获,每一份文件都承载着特定时期的使命,而丁教授对其历史脉络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与演进,深刻理解其背后支撑的理论依据以及在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让我们从历史维度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有了更为清晰、全面且深入的认知。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德山作题为《深化中共党建史研究,筑牢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基础》的主旨报告。杨德山教授总结了“党史”“党建”学科融合发展遇到的问题,即学科时间长短不一、学科属性认同不一、政策倾斜高低不一。杨教授指出,深化党建史研究是“党史”“党建”学科完整性建设的基础。“党史”是包含“党建史”在内的“党史”,“党建”理论只有以“党史”“党建史”为基础才能做深做实,因此,要完整把握“中共党建史”或者说“党建史”的研习内容。杨教授进一步提出,依循规律、掌握理论、基于史学是深化党建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一,要在尊重党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党建的发展历程;第二,要在掌握党建基本原理基础上研究中共党建史;第三,要基于历史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研究中共党建史;第四,要在“大历史”视角下研究中共党建史。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教授、权力监督研究中心主任董瑛作题为《中共党史党建学话语建构的初步思考》的主旨报告。董瑛教授从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话语价值、话语特性、话语建构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共党史党建学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意义、主体内容和目标路径,强调要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打造本土化、专业化、系统化的中共党史党建学概念体系、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汉全教授主持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交流会。会上,王炳林教授强调,要找准定位,突出学科特色,形成团队,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并借助浙江地域特色形成新增长点;丁俊萍教授提出,要有组织地推动学科建设,凝练特色方向,组建团体,并精心策划系列丛书、系列论文等;杨德山教授则指出,要关注基层党建调研,特别是党建实务、非公经济,这可能是浙江地区的增长点;董瑛教授指出,要有党史党建理论的政治规范和基本常识,研究党史党建,浙江是一个富矿,有很多可以挖掘的资源和素材。会上,专家们还就马院培育的10项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项目选题进行了指导,强调要关注时政研究,注重问题导向,围绕马学科和党史党建展开研究。会议最后,专家们一致认为,要围绕学科建设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把重要资源投入到其中,推动党史党建学科的繁荣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科教学、学术研究、交流平台搭建等多个维度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次学术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坚持党的领导融入学科建设之中,进一步探讨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持续发展。展望未来,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发展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历史、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所展开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化对党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的挖掘与总结,将学科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推动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