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法安百业 盛世恒昌 | 法治小讲堂第七期向你招手!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 : 2024-12-04

以公正为基 筑和谐之厦

在法治的阳光下 我们探寻社会秩序的真谛

马院学子以案说法 以法明智

法治小讲堂第七期

如期而至

本期法治小讲堂将通过法条解读、实例剖析等多个部分

让每一个法律知识点

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易懂

我们秉持公正之心,为权益守护

以法治力量,关切被忽视的角落

以法治智慧,坚守社会公平的防线

第一组:思政243的李奕璇、应孙媛、沈优溢、陈佳欣、胡瑞荷分享了“胖猫”事件。2024年4月11日,21岁的游戏代练“胖猫”因感情问题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胖猫在恋爱期间为女友花费大量金钱,最终因感情破裂选择轻生。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涉及网络舆论、人性探讨等多个层面。


1


李奕璇同学:斯人已逝,唯愿逝者安息。这段恋爱里的感情纠纷我们无权评判,作为局外人,再多的情感代入,也无法与当事人感同身受。但近年来,卖惨引流,消费同情的网络事件屡屡出现,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何真诚总被辜负?为何善良总被变现成流量?“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

【座右铭: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


2


应孙媛同学:警示此事件要遵守法规流程,厘清是非,莫让舆论乱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胖猫姐姐因弟弟的遭遇而悲痛以至冲动行事,但情绪的波涛并不能淹没理性的思考,我们要相信法律的力量,平衡情感与理性,提升网络素养。

【座右铭: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3


沈优溢同学:理性判断、理性探讨是基本的媒介素养,身为大学生,我们应知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具备理性思考能力,避免在情绪驱动下盲目跟风,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要让“谣言止于智者”,共同参与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座右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4

                              

陈佳欣同学:法治之光应当普照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提醒人们在面对情感纠葛时,应当理性对待,寻求合法合理的解决途径,切勿让情感纠葛成为引发悲剧的导火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法治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法治的社会环境;理性谨慎看待身边的一切,当然也要用积极的态度去追求更加真实美好的人生。

【座右铭:法治之光应普照,情感纠葛勿成悲剧导火索】


5


胡瑞荷同学: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一场猝不及防的舆论风暴,一个案件是两家人的痛苦,更值得我们千万家的反思。在社交媒体时代,公共领域与私人邻域相互渗透。面对纷杂的信息,我们应该保持自身的理性和批判思维,不轻易被网络舆论左右,坚守底线,避免编造事实、煽动网暴恶意制造对立。不论是平台还是个人,都应该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维护公共讨论的价值与意义。

【座右铭:法治护万家,公正满天下】


第二组:思政242的李瑭、汪艺帆、陈子琴、俞佳颖同学分享了北大包丽案。包丽在与牟林翰恋爱期间,牟某对其进行语言侮辱、虐待以及多次身体伤害。包丽多次予以警告,但牟某以自杀威胁。2019年6月包丽与他争吵后割腕但牟某仍纠缠不止,10月包丽服药自杀,在救治期间,医院宣布包丽脑死亡。2020年6月10日牟某某以虐待罪被逮捕。2023年6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虐待罪判处被告人牟林翰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同时判决被告人牟林翰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蔡某某(被害人之母)各项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73万余元。


6


李瑭同学:亲密关系伦理失范是此案“沉疴”。平等尊重应是健康感情的滋养土壤。社会当重塑亲密关系伦理范式,借文化传播、舆论引导,摒弃“占有”“从属”腐朽观念,倡导“平视”“共情”相处之道,将性别平等、人权至上沁入日常交往,让爱与尊重在关系纽带中畅流,从根源阻绝此类悲剧“病灶”滋生,迎向良性互动暖光。

【座右铭: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

                 

7


汪艺帆同学:包丽遭遇凸显心理“免疫系统”脆弱之殇。长期精神戕害下,自我认知扭曲、价值体系崩塌,深陷绝望泥沼。于个体成长,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深植“心理强基”工程,构建积极自我认同,学校、家庭协同,借专业心理咨询、生命教育课程等,赋予青年应对情感“暗礁”能力,筑牢内心“避风港”,识别控制“迷障”,让精神独立成为抵御外界侵蚀“堡垒”,在情感风浪中稳守“本我”。

【座右铭:真相是法律的基石,追寻真相是法律人的永恒使命】

                

8


陈子琴同学从法律视角审视,此案曾处尴尬境地,传统法条对亲密关系内“精神操控式”伤害界定模糊,施暴者游走在惩处边缘。这恰似警钟,敦促立法进程加速,填补空白,把“软暴力”“精神霸凌”从灰色地带拽入法网,明确婚前、恋爱等非婚内亲密关系受保护范围与程度,细化惩处细则,方能让受害者有“法”可倚,为司法介入复杂情感纠葛铸好利刃,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必依”跨越,捍卫个体尊严底线。

【座右铭: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9


俞佳颖同学:北大包丽案,如一道刺目裂痕,绽于公众视野,撕开亲密关系阴暗角落,PUA只是手段,其背后揭露的是人性的扭曲与邪恶,同时也反映出了某些传统观念对个体的束缚与伤害。我们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性别平等教育,树立健康、平等、相互尊重的爱情观,坚守底线,始终珍视和维护自我价值。

【座右铭: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第三组:思政241班的冯翱、余锶依、郑灵芝、唐王洁同学带来了外卖虚假销售案。2024年4月,重庆市江津区某高校学生小潘通过外卖平台在某烧烤店下单外卖,收到后发现实际菜品与宣传照片不符,售价15元的鱼香肉丝分量很少,商家用赠送的花菜和烤肠“充数”。小潘认为商家存在欺诈行为。与商家沟通后,由于商家拒绝赔偿,沟通无果,小潘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烧烤店存在欺诈行为,并向小潘支付三倍赔偿,因赔偿金额不足500元,故认定为500元。


10


冯翱同学:本次案件在生活中也时常碰到相似的情况,扩大来讲不仅仅是外卖货不对板,还有更多同性质的如商家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情况也时有出现。对此类事件的发生若损害到自身合法利益,我们要勇于合理维权,不仅是保障自己,也是抵制这种市场上的不良风气。同时平台或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座右铭:法律的目的是对受法律支配的一切人公正地运用法律,借以保护和救济无辜者


11


余锶依同学:外卖问题是广大消费者经常遇见的问题,面对侵权问题,消费者应当和商家和善调解、友善沟通,必要时刻要毫不犹豫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不仅是保护消费者,也是改善外卖市场环境,更是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

座右铭: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


12


郑灵芝同学:遇到问题外卖需冷静,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权益。做到及时保留证据、明确权利与诉求,再向商家、平台或者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争取快准狠的解决问题。维护权利的法律常在,但重要的是如何增强维权意识,运用法律。

座右铭:无救济则无权利


13


唐王洁同学:消费者应明确自己的权益,提高维权意识,当遇到外卖实物与照片严重不符时,要敢于维权,积极采取行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也应向这些敢于维权的大学生学习,敢用并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诚实守信成为市场运行的价值导向,让更多人能吃上干净美味的外卖。

座右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以法治之剑,斩断不公与不义的荆棘

以法律之盾,守护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

以法理之光,照亮社会每一个被忽视的角落

为公正代言,为权益保障

在每一次的案例分享中,马院学子都在传递法治的温度

本期法治小讲堂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

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成为日常生活的行为指南

下期法治小讲堂,期待与你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