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学院要闻 | 黑龙江大学李昕桐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专题讲座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 : 2025-03-28

3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李昕桐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副院长姜海波老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共30余人参加。


图片1


讲座伊始,李昕桐教授以“理性”为坐标轴对“现代化”概念进行解释。李教授通过深入分析,阐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并指出西方现代化的文化模式逐渐式微,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而中国式现代化在批判西方现代化文化模式的同时,展现出对现代化文化模式转型的文化自觉和对现代化文化价值的重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选择和建构方式,包含作为主导性价值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和作为基础性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两者间的辩证融合,彰显出深层的文化创新。


图片2


随后,李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模式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它集中体现了文化的创新与进步,通过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融合,展现出生成性、开放性、时代性和超越性。这种文化模式面向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它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更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文化特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文化支撑。

通过对中西方现代化问题的剖析,李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模式的建构是对西方现代化文化危机的正视和超越。它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十字路口进行深刻反思,确立了新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以全人类“共善”的共同价值为核心,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文化模式,展现出世界历史意义,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新的方向和价值引领。


图片3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副院长姜海波对李昕桐教授莅临我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做了讲座总结。他指出,李昕桐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逻辑严密,使在场师生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次学术讲座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探讨其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不仅加深了我院师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也进一步推动了对现代化内在思考与探索。


专家简介

李昕桐,德国汉诺威大学经济学硕士,黑龙江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

现为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获聘“龙江学者青年学者”。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文化哲学研究。出版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多篇发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道德与文明》等刊物上。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被人大复印资料收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项目1项、厅级项目2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项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