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社会实践进行时 | 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集锦展示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 : 2025-06-27

青春践履进基层

赤诚奉献暖民心

从杭城的红色文化场馆到社区的教育课堂,从养老驿站的温馨角落到校友访谈的交流现场,再到千年吴山的文化天地。这个夏天,马院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纸墨丹青到烟火人间的最美距离。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精彩表现吧!

“杭城红迹·思政润心”实践团队

6月27日至7月11日,我院“杭城红迹·思政润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杭州市红色文化场馆与在杭高校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沉浸式参观与深度访谈,探索高校与红色文化场馆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协同育人新路径。


暑期社会实践3期1


团队实地探访杭城红馆,翻开思政教育的“活教材”。在萧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团队成员驻足凝视烈士雕像、遗物等展品,深切感受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的英勇壮举。


暑期社会实践3期2


浙江展览馆中,“八八战略”二十载蝶变图景在数字屏流淌,让队员触摸到理论落地的力量,深切体悟战略实施带来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


暑期社会实践3期3


革命纪念馆镌刻民族大义,校史馆承载学府精魂,二者皆是“大思政课”的生动注脚,照见治学与报国之道。团队与浙大、杭师大、浙工商、中计量等在杭青年学子深度访谈,凝聚红色传承与思政建设共识。


暑期社会实践3期4


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红色场馆调研,挖掘更多“行走的思政课”资源,让“大思政课”真正“活”起来,以红色基因滋养思政教育新课堂。


“东新智育”实践团队

7月7日至17日,我院“东新智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东新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社区内的孩子们带来富有学科趣味、提高综合能力的课程。


暑期社会实践3期5


团队发挥师范生的专业优势,深入社区提供教育关爱服务,拓展学生兴趣、发展特长,并做出有意义的宣传教育活动。课程以“寓教于乐,多元成长”为主线,围绕传统文化、趣味学科、心理引导及创意实践四大板块展开,旨在通过丰富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在乐趣中学新知,增长综合能力。


暑期社会实践3期6


课程注重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设计戏曲文化启蒙、英语趣味学习等环节,通过动画、竞答和绘画等形式,将知识融入互动体验。在创意实践环节中,团队成员鼓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发扬协作精神,让他们在水果拼盘设计、水晶灯制作、轻粘土制甲骨文等活动中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暑期社会实践3期7


整体课程以积分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为特色,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既强化了学科基础,又关注情感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轻松愉快且充实的暑期学习体验。


“桐荫长青,驿路常安”实践团队

7月7日至21日,我院“桐荫长青,驿路常安”实践团队深入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15个养老驿站开展嵌入式养老服务优化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3期8


在为期两周的实地调研中,团队成员化身“养老观察员”与“服务践行者”,深入养老驿站的服务现场。团队系统地记录了“政府—社区—物业/机构”协同服务的全过程,细致梳理了养老服务的链条。同时,成员们敏锐地捕捉到老年人在健康管理、应急帮扶方面的迫切需求,也体察到了工作人员专业力量不足、设施老化等痛点问题。团队将调研发现即时转化为可落地的改进方案,有效提升了驿站服务的响应效率。


暑期社会实践3期9


实践期间,志愿服务贯穿始终。成员们或是帮助老人测量血压血脂,或是清扫驿站地面、整理书架,又或是陪老人闲话家常,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在弯腰俯身的瞬间,让关怀在一次次倾听与行动中悄然沉淀。

未来,“桐荫长青,驿路常安”团队将持续追踪“桐乡模式”的优化升级,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贡献更多力量,让养老服务更加贴心、高效,让老年群体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暑期社会实践3期10


寻访校友足迹实践小分队——“寻师问道·志韵流芳”队

7月12日,为深入挖掘优秀校友的奋斗故事,传承与弘扬师大学子立足岗位、服务社会的时代精神,我院“寻访校友足迹”实践“寻师问道·志韵流芳”小分队采访了我校2008届思政教育专业校友、现任浙江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法制处副处长孟勇。


暑期社会实践3期11


在访谈过程中,孟勇校友深情回顾了在杭师大的求学时光,他认为思政专业赋予的扎实理论、政治意识和师范技能(如备课、宣讲),为其日后工作奠定了核心基础,让他“敢讲、会讲”。谈及自己的学术历程,从思政到哲学,再跨界司法行政与社会工作,孟勇校友的学术路径始终围绕“将理论用于具体的人”,并将理论熔铸成戒毒管理的实践利刃。他推动戒毒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强调“仅懂法条不够,需懂人心”,尤其重视通过德育课重塑戒毒人员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的深层内涵。


暑期社会实践3期12


最后,他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人生三对关系和“学习、目标和行动”三个坚持寄语学弟学妹,勉励大家依靠奋斗书写精彩人生。

孟勇校友的成长轨迹,展现了理论厚度与实践温度的交织,是师大学子立足岗位、服务社会的生动体现。


暑期社会实践3期13


“经纬吴山,溯古漫今”实践团队

7月13日,我院“经纬吴山,溯古漫今”团队走进清波街道,在吴山脚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便民服务”,用青春活力拉近市民游客与千年吴山的距离,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焕发生机。


暑期社会实践3期14


手作摊位前的热闹景象,是文化魅力的生动注脚。手工香囊摊位上,市民游客选布料、填香料;印有吴山庙会等元素的文创扇,成了抢手的“文化名片”;接过扇子的市民们聊着“城隍阁的传说”“吴山烤禽的故事”,笑声里满是对家乡的热爱。


暑期社会实践3期15


另一边,志愿者们化身“文化导游”热情讲解,围绕吴山景点讲述动人故事和深厚历史,让大家更懂吴山文化。现场还开展问卷调研,内容涉及“服务满意度”“吴山文化认知”等,市民游客们认真填写,并提出不少宝贵建议。


暑期社会实践3期16


暑期社会实践3期17


这场活动像一座桥,一头连着吴山的千年历史,一头连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像一粒种子,让“爱家乡、懂文化”的情怀在互动中生根发芽,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结语

汗水与笑容交织成诗

实践与成长碰撞出光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子们始终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真知、悟真谛。

社会实践,我们永远在路上!